阳光语言专家教你一招,轻松解决自闭症语言模仿难题
发表时间:2023-03-03 16:30:20
来源:脑性言语障碍
“鹦鹉学舌”式的仿说,是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的问题,很多家长一开始感到很惊喜,觉得孩子终于开口了,能讲话了。但是很快就发现,孩子停留在这种笨拙的模仿阶段,很难再有进步了。
阳光语言专家认为,他们在语义和词汇障碍里会有三种特征:对不上词语与意义、重复性语言、词汇量少
主要原因:语言理解受到破坏,其口语模仿没有表达意义。也就是说,他们理解不了模仿的语言内核,更没有交流目的和动机。另一种原因,孩子原因模仿,并且不断的重复模仿,可能是在进行自我刺激,为了获得感官刺激的反馈。
有学者把这种重复性语言一般分为:立刻重复性语言和延迟重复性语言两种。立刻重复性语言在所有自闭症孩子身上都可能出现。但延迟性重复语言更多的出现在智力较高,记忆力稍强的孩子身上。
次要原因:由于脑功能不健全,即使学会了一些词汇,但在运用上不能够做到应情应景,不能够正确使用。所以他们只能用不断的模仿来应付老师或家长。除此之外,以词汇为基础的短语,长句中,还会遇到语法障碍。比如分不清你我他,用错代称名词等等。、
仿说是自闭症语言干预的基础能力,但是在干预过程中,很容易用过头,比如,从重复仿说控制的话语——转换成提要求——命名——对话。如果仿说行为太强,又会变成了纯粹的鹦鹉学舌式语言,进而发展为延迟性重复仿说障碍(例如过度的重复与环境无关的以前听过的词语,如电视广告、天气预报等)。
在阳光语言,我们老师一般常用的干预办法有很多,主要都是依据结构化任务展开,其核心是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和教育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主要内容包括:视觉结构(文字、图片、实物)、环境结构、常规训练内容,其中常规内容主要以建立“做事要先后顺序、完成工作、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学会看个人时间表,掌握自己一天的安排等技能。
也就是说,为了让自闭症孩子减少无意义的口语模仿,那么从最开始就要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让孩子看见+听到+理解,更好的对模仿词汇加深理解和感知。
家长可以利用在家庭训练的自然语言教学法,利用生活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物品,或者每天都用重复的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技能,日后不断地进行语言刺激,创造机会让已经学会的词语词汇反复出现,如“起床、睡觉、刷牙、洗脸、水杯、花、灯、猫、狗、电风扇”等。在训练前,教导者需要先把词汇划分为诸如蔬菜、水果、工具、日常活动、家居、宠物等不同类别。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干预,从简单的物品命名开始掌握词汇意义,从一类词汇开始,再扩展学习不同类目词汇,再进行更多的与物品有关的性能、特点、形容词等的练习。另外,语言词汇、语义、语用康复中,更应该从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开始入手。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玩水,那么可以在他洗澡的时候教他和“水”有关的命名名词,让孩子拨水玩,打水仗呀、在娱乐当中很轻松地感受到“水”的概念,日后可以在刷牙、洗脸、喝水、出来在河边、游泳池、大海等都可以练习“水”的概念。在孩子掌握了所有跟这个液体有关都贴着“水”的标签时,可以再进行扩大词汇教育,让他们明白矿泉水的白水、饮料的甜水、大海的咸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