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4000-199-179
首页 > 矫正项目 > 认知性言语障碍 > 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滞后?试试这些提升策略!

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滞后?试试这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4-07-11 11:07:17 来源:认知性言语障碍
近期,不少家长向我求助:“孩子频繁使用手势,会不会影响口语发展?”“如何有效训练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科学地提升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让我们从一组数据说起。宝宝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展现出初步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对自己的名字有所反应,或意识到当父母呼唤某个特定词汇时,那正是在指代自己。如果宝宝的语言发展滞后于正常标准,家长们需警惕,这可能是宝宝语言理解能力存在问题的信号。
 
不同的年龄段,语言理解能力的核心是什么?
 
1、语前期观察
0-8个月:处于语言发展初期的孩子,若能用手指指向物品来表达需求,照顾者应积极响应,顺着孩子指示的方向去探索。此时,手势成为孩子表达意愿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引发的情绪问题。手势并非口语的障碍,反而是促进沟通的有效工具。
 
2、词汇学习策略
8—12个月:教授孩子新词汇时,需考虑其实用性、难度及发音的难易程度。实用性意味着词汇应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而非单纯为了扩大词汇量而学习。难度方面,应选择与孩子当前语言能力相匹配的词汇,例如先教“眼睛”、“鼻子”,再逐步引入“下巴”、“额头”等更复杂的概念。同时,新词汇的发音应易于孩子模仿和掌握,以增加其学习和表达的意愿。
 
3、应对不合理要求
12—24个月:2岁时的第一个叛逆期,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可采取冷处理策略,即使孩子哭闹也不立即满足。对于危险行为,需及时制止但避免直接对视和对话。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可提供其较不感兴趣的替代物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4、语言思维训练
3岁以上:通过类比游戏锻炼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如物件与物件类比(牙膏-牙刷)、人物与工具类比(医生-听诊器)等,帮助孩子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
 
5、情绪表达教学
2岁以上: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各种情绪,如高兴、生气等。可通过角色扮演、情绪卡片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孩子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情绪表达。

 
接下来,针对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落后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家庭干预训练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营造语言氛围
 
无论在家中的哪个角落,都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例如,在烹饪时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洗澡时讲解有趣的现象,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吸收更多词汇和表达方式。
 
策略二:亲子共读时光
 
设定每日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提升其语言理解能力。大密度输入词汇和语法结构。
 
策略三:实物教学法
 
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如展示苹果时介绍其颜色、味道等特征,帮助孩子将词汇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加深理解。
 
策略四:模仿互动同步走
 
通过“我做你猜”等模仿游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游戏中,孩子需理解指令并作出反应,从而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策略五:解读情绪是关键
 
如前所述,通过角色扮演和情绪卡片教学,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识别情绪,进而提升其对语言情感的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任务。希望上述策略和小贴士能为家长们提供有力支持,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助力!

热门推荐


免费咨询热线
010-60640239 4000-199-179
手机号预约免费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