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量的口肌训练,为啥孩子还是发音不准?
发表时间:2024-03-11 17:29:02
来源:大舌头吐字不清
教你舔棒棒糖,吹气球,这种3分钟的短视频相信你一定看过,甚至上手操练过,但孩子说话时依旧发音不准。是老师教错了吗?是家长学不会吗?今天我们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言语治疗学》中,口肌训练确实是提高言语清晰度的正确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不是单独使用的方法。一定要结合其他语音训练技巧,才能彻底解决发音不准的难题。
1、肌肉的力量与发音技巧无关
我们之所以让孩子练习口肌,是因为口腔内的发音器官肌肉力量不够,很多发音动作不到位。比如,舔不到上齿龈,与软腭接触不够等等。但实际上,给孩子做的口肌训练与语音清晰度并没有直接关系,它只提高了发音器官的功能,就好比一个篮球运动员练习肌肉的力量,但力量的增长,并不会提高他的篮球技能。
2、不是所有的发音都需要力量
实际上,真正懂行的语音矫正师会有选择的为孩子做口肌训练,因为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发音都需要特别发力。比如一些清浊音,不送气音等是不能过度用力的,另外,多数声母都需要发的短而急促,韵母反而需要发的重一些。我们对一个孩子进行语音评估时会发现,很多发音不准,并不是口肌力量不足,而是协调配合不好。如果我们不管不顾,把所有的口肌都给孩子练习一遍,反而会导致孩子说话时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附加动作,比如有些孩子说话时,嘴唇特别用力,嘴角用力的向两侧裂开,导致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夸张,还影响了语调和节奏。
3、口肌训练和说话的动作有差别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练习口肌动作,就是在练习发音的动作。实际上两者是有差别的。举个例子,我们用压舌板压住舌面,让孩子用力上抬,锻炼舌肌力量,为了让他顺利的发出“t”音,但实际上,这个压舌的动作并不会让孩子顺利发出“t”音。想要顺利发出“t”音,需要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力后,瞬间弹开,同时要有气流通过。这个瞬间弹开的力量实际上是很轻的,并不需要太大力量,如果我们对舌肌训练过度,孩子反而发不好“t”音。
4、对运动型构音障碍,口肌训练要慎重
发音不准多数都属于构音障碍,但构音障碍又分为三类,对于功能性构音障碍来说,口肌训练是很管用的。但对于运动型构音障碍来说,对一些发音动作的技巧要求较高,需要配合更多的发音动作来练习。因为这些孩子发音不准,与大脑运动中枢相关,反而与口腔肌肉相关性较小。
5、口肌训练的目标要认清
有很多播音员也教发音练习,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简称“提、打、挺、松”四字诀。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播音员的训练方法不一定适合咱们的孩子,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在原本字正腔圆的基础上,让发音更加准确,吐字更加圆润,共鸣更加饱满。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基础训练,从最小的语音单位“语素”进行纠正。两者的目标不一样,训练技巧肯定也有很大差别。
除了口肌训练,还要练什么?在进行口肌训练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做发音的技巧练习,音位的指导,语素的纠正等等。我们概括为三个纠音协同策略:
1、发音定位。孩子“s”音不准,总是和“x”音混淆,前者是舌尖前轻擦音,后者是舌面轻擦音,我们分析出两者的发音差别后,就要配合口肌训练,让孩子寻找正确的发音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压舌板去指导孩子把舌尖放在对的位置,在做发音动作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用指令提醒,舌面不要用力,放松一点,就能发出“s”音,稍微用力一点,就能发出“x”音。反复的重复,让孩子不断的体会两个发音的差别。
2、手动辅助。如果孩子发/s/时气流从两边流出,就会把s音发成x音,家长可以用压舌板放在舌面上,用特定的动作,引导气流向中间走。或者让孩子用舌面夹住吸管,练习吐气。当孩子感知到气流从舌面中间流过后,就能逐渐学会控制气流了。
3、靶音引导。最常用的纠音技巧就是靶音引导了。要知道,我们汉语拼音是有规律的,用音位相似的动作,可以引导发出更复杂的同位音。
比如:发/ti/的声音,逐渐延长发音,可以通过气流的变化,最后发成/s/音。这种从一个发音引导出另一个发音的技巧,就是靶音引导。有的老师也称为带音法,用一个音带出另一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