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晚和说不清楚,是儿童语言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首先要找到原因才能采取正确应对办法,而在很多情况下这并不容易,一般需要针对孩子的语言情况进行综合语言评估,比如对孩子具体的发音情况进行语音病理学分析、另外有无病史、语言环境、发育过程中是否有某些意外情况,有没有哪些特殊的经历等等也很重要。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被忽略的情况。
1、 常常被忽略的中轻度听力障碍
比较明显的听力损失,如重度聋和极重度聋的儿童家长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是如果是先天或者发生在出生前后和语言发育初期中轻度听力障碍则很可能会被家长忽略,这是因为孩子本身能够听到,只是听不清楚,并且在这种听觉习惯中成长,并不会有特别异常的表现,最大的表现还是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因为听不清对语言的理解认知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说话晚或进步不明显,而且学会说话后,多会有伴有发音上的障碍。
2、 隐性腭裂也不容易发现
先天腭裂还是一般比较明显,以前由于条件有限,软腭裂都可能被忽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腭裂是隐性腭裂,由于表面上不容易发现,常常被忽略,但往往会对发音造成的很严重的影响,除了会导致腭裂闭合功能出现问题造成鼻音异常,也常常对某些辅音(汉语中的声母)的发音造成影响。
3、0-6个月的语言环境往往被忽略
哪个父母不期待宝宝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其实大多父母都能竭尽全力当好孩子最好的“语言老师”,比如在宝宝还不听懂的时候也会教孩子:“叫爸爸”、“叫妈妈”、“宝宝,你怎么又哭了,告诉妈妈谁欺负你了”……这种行为几乎是下意识的本能。
其实正是这种看似傻傻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有精力去这样做,特别是6个月之前的语言环境最容易被忽略,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在一个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成长,就很难建立起对语言的认知,可能也不会激发宝宝模仿发音的愿望,儿童想学说话,大脑需要吸收足够的语音信息,才能进行分析解读,慢慢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前期的语言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孩子沟通交流的愿望没有被激发起来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刚开始发声就是一种模仿,这种模仿便来自对语言的好奇,孩子听得多了,开始发现说话的声音和其他声音是不一样的,而且配合视觉会发现这和嘴部的运动有关,于是开始模仿起来,再通过听觉进行校对。
当孩子慢慢“发现”说话的声音是承裁着信息的,于是开始尝试解读,这就是语言理解的过程,一旦有所“心得”,就要开始使用这第一个掌握的“高级技能”,所以激发孩子主动说话的意义很大,而这也是家长们做不到或者常常被忽略的事。
5、常常被忽略的心理因素
其实无论是环境因素还是病理因素,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也就意味着开始了慢慢懂事的年龄,确切一点说是到了对自己自身语言问题开始有所认知的年龄,如果小朋友们都能接纳,或许某些情况下会对语言问题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实中却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斥,直到孩子已经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知并因此形成心理障碍,更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导致发音问题更难自然改善,一直持续了下去,同时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能会因为心理问题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更多信息请参考:语言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