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感言:
我是一个特殊孩子的妈妈,去过很多康复机构,看到过很多特殊儿童,尤其是看到发育迟缓的孩子最觉得揪心。因为我儿子也是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说话晚的问题,我其实发现得比较早,但是干预有些晚,4岁时才去康复机构做专业的训练。在这之前,其实我一直很有信心,觉得自己在家里能教宝宝说话。效果是有一些,但感觉孩子还是进步不明显,与幼儿园小朋友的差距越来越大。
小区里的邻居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儿子有智力问题,于是在四岁那年去做了检查,结果是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倾向,智力方面属于临界。大家都说宝宝已经被耽搁了,语言发育迟缓有什么好的康复办法吗?
第一种,2岁前发现早,在进行干预之前,父母就开始在家里训练,等到大一点,都不用康复训练,自然就追赶上同龄人了,3-4岁后就能进入幼儿园,和正常孩子一样活蹦乱跳的。
第二种,3岁后发现,但是家长不信邪,相信孩子大一点就能好,结果干预晚,通常在5岁左右进行康复训练,这样的孩子通过系统的训练,或许能够抓住黄金康复期的尾巴,在学龄前基本能够达到同龄人水平。但后期学习可能会遇到困难。
第三种,孩子要么是因为病因棘手,要么干预的晚,往往7岁、8岁还不能上小学,认知和智力都落后一大截。
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道路上,很多家长也撞过墙、踩过坑,为了改善宝宝的智力,把希望都放在各种营养品上,各种理疗康复上,错失了早期的语言训练,总以为先提高智力才是大事,治理改善提升了,自然就会说话了。后来咨询了很多专业的老师,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不进行语言开发,认知永远不会提升,智力也不会自己赶上来。
另一位家长分享:“孩子是2岁多的时候发现的迟缓,还有智力发育障碍临界,4个月时还不会翻身,18个月时还走不稳,2岁半才开口模仿说出一个字。快到3岁时才会说2字词,但只停留在仿说,稍微有点难度的都无法理解,看着同龄孩子都会背唐诗了,急得全家都吃不下饭。教宝宝说话,识时务是我这一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教了很多,就是记不住,拿着一个玩具都不会玩儿。
本该是幸福的一家,每天被智力障碍这个词困扰着,显得冷冷清清,小区邻居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谁都不敢带着孩子来玩儿。家里老人跟着着急,也怕别人在背后议论,瞧不起自己。也曾经考虑过再要个宝宝,可是一想到儿子这样,真担心会遗传。
1、程度越轻,预后越好,
特别是边缘、临界、轻度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损伤很轻,通过医教结合手段,在早期的1000天内,是很容易得到改善和进步的。
举个例子,很多脑瘫儿早期也会出现智力问题,但是程度较轻,后期并不会影响智力发展,未来甚至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考上大学,博士。
2、发现越早越好,干预越早越好
脑部的神经结构的可塑期很短,假如在生命早期不及时提供某种刺激和经验,等到7岁时,大脑发育完成,基本上就很难接受新的经验了。因为已经错过了,智力障碍儿童最宝贵的感觉发展敏感期。
3、精准干预才有希望
智力仅处于边缘水平,说明宝宝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可发展的基础。但是针对智力方面的训练,需要更加精准,需要使用更高水平的训练技巧。比如;通过外部知觉来刺激内部语言,激发宝宝对事物的映像加工,让视听知觉和表象、概念产生联系,在短期内,他们的社会属性和生活适应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最后,对这类儿童的康复,一定要有“融合+适应”意识,最好不要脱离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协作,帮助儿童得到全面、有效的康复训练。
了解更多语言障碍康复方法